找到相关内容1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五)

    就是正念的四个面貌: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。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若于禅修中专注某一方面的观察,并不表示排除其它三方面的正念,它只是表示这其中的一方面是观察的主要对象而已。  根据莫哥西亚多的教法,...真理的能力也将显现。  根据缘起法,当无明变成智能时,业力将失去与意识联结的力量。当此联结的力量不再产生,业力将无法形成或造成轮回的结果。换句话说,轮回的源头已被切断,并将获得解脱。  受念处  除了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242095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著:观照的奇迹 (2)

    又名四念住,即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。身念处是观身不净:受念处是观受是苦:心念处是观心无常:法念处是观法无我。这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,以慧观的力量,把心安住在道法上,使之正而不邪。  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547603.html
  • 趣向涅槃的唯一道路

    食生食素的资助,会再产生新的色法,这些新的色法就叫做食生色。这四种色法就组成色身。  第三种是名身:是指心跟心所,在《大念处经》里面,是把它放在心念处、受念处跟法念处。  在《大念处经》里面,有关止禅...究竟色法,这都属于身念处。  在他听了富楼那尊者开示,他也能够修其他四蕴,他除了观色蕴之外,还能够观受、想、行、识蕴,在其他四蕴当中,受蕴是属于受念处,他在观受蕴的时候,他是在修受念处,他在观识蕴的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752416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“十地品”概说

    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   四念处又作“四念住”。所谓“念处”,或“念住”,是指修行者将心专注一境,在精神专注的状态中去观察事物。四念处具体是指一身念处、二受念处、三心念处、四法念处。  身念处是指“观身不净”,修行者观察色身都是不净之物,由此而产生厌离之心。  受念处是观“受”是苦。“受”有领受,感受之意,有苦受、乐受之别。苦受是苦,乐受是短暂的,而处于生灭变化中的事物都是苦,所以苦受为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4261522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概说

    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   四念处又作"四念住"。所谓"念处",或"念住",是指修行者将心专注一境,在精神专注的状态中去观察事物。四念处具体是指一身念处、二受念处、三心念处、四法念处。  身念处是指"观身不净",修行者观察色身都是不净之物,由此而产生厌离之心。  受念处是观"受"是苦。"受"有领受,感受之意,有苦受、乐受之别。苦受是苦,乐受是短暂的,而处于生灭变化中的事物都是苦,所以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561815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87)

    ] 爱,属于法我中的“受念处”。 [2] 在《入行论》第一节课中,上师曾说要陆续给大家介绍作者寂天菩萨的七个稀有传记,至此已宣讲圆满。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1334529722.html
  •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

    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。四念处要观轮回是苦,藉以生起出离轮回的决心。 其次是四正勤,当行者以四念处生起解脱的决心时,就会舍断未来苦的因,培养未来乐的因。 其次是四如意足,心如果能深入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4243602.html
  • 止与观:大师们怎么说?(上)

    晚年最得意的门生葛印卡(S. N. Goenka),他现在是自己设立的大禅修中心的老师,根本道场在印度,也在西方国家有分院。   葛印卡和他的助教们定期的指导一期十天的密集内观修习,强调重点在受念处...

    Ven. Visuddhacara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947412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

    (2)观觉如觉念处(观受如受念处) 「观觉如觉念处」是直接观察当下的感受、感觉,许多众生的心理疾病是由于盲目追求感受、感觉而生起,一旦看清所有的感受、感觉都是苦,便能放下而自在。《念处经》说: 云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447826.html
  • 杂谈《杂阿含经》的涅槃思想

    精勤方便……"(621经)  例一明确指出欲求安隐涅槃心住,当住四念处。例二详说身身观念处,从说受念处、心念处和法念处,勤修此四念处自然能不放逸于行,进而导归正念正智的正道,寂静于心就得安隐*9涅槃。 ...

    明 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050600.html